中医活血化淤法运用举隅
(湖北省咸宁市中医医院 43700)
关键词::活血化淤法:乳痈;脱疽;肺痈;崩漏
中图分类号:R243 文献标识码:C 文章编号:1008-0805(200610-2054-01)
活血化淤是针对淤血病变提出的治疗法则。《素问·调经》指出“五脏之道,皆出于经隧以行气血,血气不和,百病乃化而生。”《内经》强调:“疏其血气,令其调达,乃至和平。”并提“血实宜决之,去苑陈座,苑陈则除之者,去血脉也”等方法。从活血化淤药物的主要功效分析,确具有疏通脉络,软坚散结,祛淤生新,活血、止血、止痛等作用。现代医学研究结果证明:活血化淤药物能改善血循环和心功能,改善微循环,解除血管痉挛。能促进腹、盆腔血液渗液和血肿、包块的吸收;具有镇痛及增强吞噬的作甩,可以减轻炎症反应;改变毛细血管的渗透性;加强肠蠕动,抑制胶原性改变等,因而有舒张血管,增加流量,改善血行,加快微循环血流速度,增加有效血容量等功效,这就是活血化淤法能够治病的主要机理。从实践中看,此法应用范围极广,适用内、外、骨、妇等科,均有令人满意的效果。兹结合临床举隅如下
1乳痛(急性化脓性乳腺炎)
女,29岁。初诊:2004-04-09,产后一月余,喂乳时感觉乳汁不畅,渐至右乳房红肿痛,坚硬如石,日益加剧。伴见身热恶寒痛楚不堪忍受,大便结,小便短赤,脉弦数,苔白微黄质红。此乃热毒壅结,气血淤滞而成。法宜清热解毒,软坚消肿,化淤止痛方用仙市活命饮化裁:金银花
按:乳痛一证,多因热毒壅结,气血淤滞而成,热毒壅盛则红肿,气血淤滞不通则疼痛,脉弦数有力乃正邪俱盛之证。治宜清热解毒,软坚散结消肿,令其热毒消解,气血畅通,则肿消痛止,乳汁流通,精神转佳。
2脱疽(血拴闭塞性脉管炎)
男,42岁,2004-11-23就诊。患者左足大拇指肿胀,颜色紫暗,剧烈疼痛,人寐犹甚,有时痛苦不堪忍受,呻吟于床榻,形体日益消瘦,面色憔悴,足背动脉搏动消失,踝部指压凹陷明显,压之无回血充盈,患肢厥冷,脉细数,舌紫暗,苔黄腻。此乃脱疽,为热毒淤阻型,系热毒炽盛,气虚血阻,脉胳不通所致。治宜补气活血,舒筋通络,佐以清热解毒之法。处方:黄芪
按:根据气为血帅,血为气母,气行则血行,气滞则血淤的理论,方中重用参、芪大补元气,以资鼓动血脉:血随气行,佐以归尾赤芍、桃仁、红花、乳没等袪淤活血,又能止痛;用牛膝引药下行;地龙疏风通络;因热毒炽盛,辅以蒲公英、金银花、玄参之类以清热解毒,使气行血畅,淤去络通,热毒清解,病恙悉除。
3肺痈(肺脓疡)
男,38岁,初诊:2005-04-07。患者发热3d,持续在
按:肺痈的主要成因是感受外邪,风热邪毒蕴结于肺,肺受熏灼,失其清肃,热壅血淤,蕴结成痈,以至血败化脓。方中苇茎清宣肺热,苡仁、冬瓜仁、桃仁、贝母化浊行淤散结;佐以金银花、鱼腥草、败酱草、黄芩、石膏、桔梗之类清热解毒排脓;加入黄芪补肺气以助排脓之力;再加桑白皮、葶苈子泻肺去壅共奏其功。
4崩漏(功能性子宫出血、出血性休克)
女,28岁,2005-05-04会诊。月经来潮,暴下如注,颜色淡红有紫块。在县人民医院妇科住院曾用多种止血药均未见效,故请中医会诊。化验,血红蛋白
按:崩漏又称血崩、经漏。《医学人门》说:“凡非时下血,淋漓不断,谓之漏下;突然暴下,如山崩然,谓之崩中。”患者素因情志拂郁,忧思过度,复又劳倦太过,饮食无节,致脾气虚弱,统摄无权,冲任不固而罹患此病。方宗《傅育主女科》固本止崩汤意,健脾摄血。古人云:“有形之血不能速生,无形之气所当急固”。方中红参益气救脱,蒲黄、棕榈等炭类以塞其流,佐以化淤药使淤血去而新血生,冲任二脉相互维系则病自除。
结语:活血化淤法是祖国医学的一个重要治疗法规,但必须
明确与其它治法的辨证关系。在此定法之中,必须根据各种不同